桂林旅游有哪些景點可以選擇?
桂湖景區(qū):宋代城西護城河。桂湖南北長約1700余米,平均寬度110米,為歷史上 桂林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。“老人高風”“桂嶺晴嵐”為傳統(tǒng)名景,沿湖栽有大量名貴喬木花草,榕樹園、銀杏園、雪松園、水杉園、木蘭園、棕櫚園等園林景觀與西清橋、寶賢橋、觀漪橋、麗澤橋、迎賓橋等新景橋構(gòu)成了一個集名樹、名花、名草、名園、名橋于一體的博覽園。
澄碧的湖水搖曳的枝頭,奇特的山峰構(gòu)成了今天之桂湖水城。走在湖邊 蕩漾湖中棕櫚歡歌、崖花水藻、叢發(fā)清綺老人高風等景漸入眼簾置身其中,陪感清新幽雅、舒適恬靜 無處不體現(xiàn)“天人合一”的完美境界……
漓江、桃花江景區(qū):如詩如畫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發(fā)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,流經(jīng)桂林、陽朔,至平樂縣恭城河口,全長170公里。
由至陽朔84公里的漓江,像一條青綢綠帶,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,奇峰夾岸,碧水縈回,削壁垂河,青山浮水,風光旖旎, 猶如一幅百里畫卷。這百里漓江,依據(jù)景色的不同,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(qū):第一景區(qū):桂林市區(qū)至黃牛峽。兩岸奇峰林立,城鎮(zhèn)、農(nóng)村、田園錯落分布,景觀多樣,是觀賞遠山近水與人文民風的佳處,構(gòu)成了畫卷的開頭部分。這一景區(qū)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、斗雞山、凈瓶臥江、奇峰林立、父子巖、龍門古榕、大圩古鎮(zhèn)、磨盤山等。第二景區(qū):黃牛峽至水落村。夾岸石山連綿不斷,奇峰圍巒映帶,是漓江風光的精華所在,構(gòu)成了畫卷的主體部份。主要景點有望夫石、草坪帷幕、冠巖幽府、半邊渡、鯉魚掛壁、童子拜觀音、八仙過江、九馬畫山、青峰倒影、興坪佳景等?! ≡谥T多景點中,冠巖水府、鄉(xiāng)吧島 、九馬畫山、興坪佳境最令人興奮,令人陶醉。第三景區(qū):水落村至陽朔。兩岸土嶺青蔥,翠竹、茂林、田野、山莊、漁村隨處可見,給畫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園色彩。
漓江風光的美,不僅充分展現(xiàn)了“山青、水秀、洞奇、石美”的特點,而且還有著“深潭、險灘、流泉、飛瀑”的佳景。同時漓江有著不同的季節(jié),不同的氣候,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韻。晴天的漓江,青峰倒映特別迷人??蔁熡昀旖?,賜給人們的卻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;細雨如紗,飄飄瀝瀝;云霧繚繞,似在仙宮,如入夢境。
在中國北方的大地上,有一條奔騰澎湃的黃河,千百年來它曾經(jīng)哺育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??蛇z憾的是它的泥沙含量為每立方米37公斤。據(jù)有關(guān)部門勘測,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漓江河段每立方米含沙量為0.037公斤。真可謂水清見底,游魚可數(shù),景色如畫。
兩江四湖桃花江舊名陽江,屬漓江主要支流,發(fā)源于桂林市靈川縣境內(nèi)的中央嶺東南側(cè),由北至南流經(jīng)桂林城西側(cè),流經(jīng)城區(qū)18.4千米,往東南匯入漓江。溯江北上,宋代時可與西湖、清塘相通,直抵今蘆笛巖前的芳蓮池。桃花江江流平緩,清幽恬靜,沿岸山峰倒映如畫,一派田園風光,具有另外一種情調(diào),歷代舟游很盛。桂林市兩江四湖二期工程就是要開通桃花江至芳蓮池的水道,進一步開發(fā)桃花江?,F(xiàn)在已經(jīng)完成桃花江下游清淤疏浚及兩岸景觀建設(shè)工程,從環(huán)城西路桃花江大橋至象山桃花江與漓江匯合處,全長2.07千米,清淤3萬立方米,使河道行洪瓶頸段面擴大了15%,這一河段的正常水深達到1.6米。同時將原來的堤岸改建為生態(tài)護岸,種植了大量的喬木、地被植物,設(shè)置了疊石、人工瀑布、涌泉、小橋、棧道、步行道、浮雕,再配以燈光,更顯婀娜多姿,絢麗如畫.
榕、杉湖景區(qū):榕湖與杉湖為宋代人工開掘的桂林城南護城河,古時合稱陽塘。
有文云:“南北相望,演漾若數(shù)百畝。臨水人家。粉墻朱榭,相錯如繡……”兩湖以清明幽靜著名,從清代至近代,一直為墨客、名家樂居、游覽之所。兩湖安線蜿蜒有致,富于變化,湖心園林建筑精雕細刻,與景和諧相融;古南門,白崇禧、李宗仁故居,圖書館,黃庭堅系舟處等景點構(gòu)成榕杉湖景區(qū)濃厚的人文景觀。
杉湖,東西長約390米,平均寬度180米,水域面積7.02公頃,四個湖最深3米,最淺1.5米。杉湖與榕湖,都是宋代人工開掘的桂林城南護城河,合稱陽塘。
兩江四湖杉湖南岸有一處中西結(jié)合式的別墅式建筑,是李宗仁的官邸,是國民黨代總統(tǒng)李宗仁在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(tǒng)時落成,是李宗仁在民國37年4月--38年11月間多次回桂林的居住和辦公的地方,現(xiàn)建筑保存完好,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高聳在杉湖島上的日、月雙塔。日塔用銅材裝修,金碧輝煌,高42米,是中國最高的銅塔;月塔用琉璃裝修,莊重典雅,高35米。兩塔之間有建在湖面下的水族館,把雙塔連接起來。
杉湖與榕湖以陽橋為界,橋東是杉湖,橋西是榕湖。榕湖東西向長860米,平均寬度110米,水面面積約9.46公頃。
木龍湖景區(qū):兩江四湖木龍湖景區(qū)建設(shè)突出了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相融合的特點,在木龍湖北側(cè)依托宋代東鎮(zhèn)門、宋城墻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,建設(shè)包括宋街、半邊街、古宋城、木龍塔、木龍夜泊、淺橋魚影、聽荷軒等具有宋代建筑氣息的古建筑群落的景點,木龍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龍華塔為藍本建造的,高45米。在木龍湖南側(cè)與疊彩山之間建筑以觀賞林地、草地、溪流、瀑布為主的生態(tài)景觀帶。
兩江四湖木龍湖現(xiàn)在的位置,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營;兩江四湖工程施工前,建有密集的民房。為了連通漓江與內(nèi)湖,收到顯山露水的效果,實施兩江四湖工程中,搬遷居民1896戶、單位56家,拆除舊房174842平方米。其中,木龍湖整體拆遷安置工程,共拆除舊房近15萬平方米,創(chuàng)下在廣西單項城建工程中,一次性整體搬遷安置人數(shù)最多,規(guī)模最大,時間最短,拆除房屋面積最大的記錄。又在疊彩山與鐵封山之間開挖長約1100米的人工湖,開挖土石方100余萬立方米。這個人工湖因為鄰近木龍洞,故名“木龍湖”。